宁倚墨花楼

极圈上头选手,本质混邪杂食乐子人,搞的很多不限次元。

读钱穆先生系列作品有感


      钱穆先生作品中表达的是现代人看的懂的历史,但看得懂并不代表能够理解。那些无奈与心酸,文化的固留与改变,盛世背后的黑暗腐朽,何人能知?
      我能产生共鸣的观点,在此我只叙述两个。中国人对历史的忽略和中国人对本国的怀疑。
      中国人对历史的忽略与中国人对历史的认识和重视可相提并论,这并非矛盾。从古至今就是这样的。一个朝代的前几代皇帝与贤臣便是重视历史的例子,动不动就古人怎样,将好的坏的、前因后果了解得清清楚楚,然后开启一段盛世。同样当盛世之后的皇帝与朝臣会安于享乐而不再“以古为镜”。刻意忽视历史的教训,又或者断章取义,最终导致了国破人亡,朝代更替。
      放在今天的社会大抵也是这样的。对过去不闻不问,对现在一无所知,对未来一片迷惘。有些人不会向历史学习,“一心一意”地要被撞到头破血流才会后悔,为什么不早些看到历史的教训。还有一点是,请尊重历史。荣光也好耻辱也好,这都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的文化。不是为了娱乐和利益而擅自篡改,更不是为了让观众接受,硬将架空的背景套到清朝。这几年的清宫剧就是活生生的例子,更有甚者将风俗传统和道德规矩也全部抛弃,实在是太过分。反而像《康熙大帝》《雍正王朝》《乾隆王朝》这样较为还原的历史剧,却只有一些有年纪的人还在看,而年轻的一代无心观看这样比较严肃认真的剧。况且即使加入娱乐成分,也应该力求还原不加篡改,严肃地说,这样随意地引用历史,篡改历史是对历史的一种亵渎。
      其次是本国人对中国的怀疑。大部分人开始抛弃传统文化,崇洋媚外,却又无法改变一心扑火,最后却沦为一场笑话,“忘本”“忘源”。有人想要用古人来说明这已成为一种习性,但我看来这还是要不要根据时代背景和真实情况就是论事地分析。比如洋务运动是在西方强大东方落后的背景下兴起的,学习西方技术是一种追求上进的表现(虽然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发展)。但是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与林肯总统有关“民”的观点联系起来就是十分不妥。孙中山先生是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存亡,林肯是为了结束南北内战;本质上来说是与外国、与封建势力的抗争,美国是结束奴隶制使全国走向统一,中国两者的性质有巨大的差别,切不可混为一谈,却有无知人士因都有一个“民”字而硬将它们联系起来。那么这也只能是一件“无可奈何之事”了。
      事实上,中西方之间由于近代发展进程不同而具有的差距是各位有目共睹的,但我们看到差距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祖国的进步之处,同样外国有些做得不好的方面也不应该被我们刻意埋藏在美国之下。同时看到双方的不足和长处,进行合理的分析,采取适当的借鉴,使用正确的方法,更加客观地看待一切事物,而非一味崇尚西方贬低自己,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。
      钱穆先生作为一位学者,他看得很透,他将他的理解的历史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。不仅仅是一本书,他代表的中国人对历史的一种敬仰和中国的历史精神。这样的伟大不是随口说说,而是经过时间沉淀,不随钱穆先生的逝去而消失。它会沉淀在字里行间和薄薄的书册中,等待有缘人去翻阅,发现寻找、思考,然后被一代代的传承下去。
      这样的历史才不会被遗忘,才会有共鸣产生。这是一种信仰。

评论

热度(5)